你曾經好奇過為什麼自己比周遭大部分的人都睡得少,但卻不常感到疲倦嗎?而且每天都能夠完成一大堆事情,再完美不過了對吧?也許更常見的狀況是,你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你認識的人,雖然睡眠時數比你短,生活機能卻仍然能夠有效地運作?對我個人而言,我總是希望自己平日所需的睡眠量,能夠讓我覺得精神更好。

睡眠至今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神秘的生理現象之一。若鑽研文獻,你將會發現人們實際上對於睡眠的調控方式所知不多。是什麼因素主宰了每個人所需的理想睡眠時數?為什麼?為什麼我需要八小時的睡眠而你只需要六小時便足夠了?這對我來說真不公平,究竟為什麼我不能每天只睡六個小時就好?如果我長期喝咖啡以維持六個小時的睡眠時數,又會發生什麼事?是什麼主宰了我生活的這個部分?還有起床和上床的最佳時間究竟是什麼?人們總是說”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”,“早睡早起身體好” 。這麼說我應該盡量每天早起?但是如果我沒辦法做到呢?即使我強迫自己特別早起,身體就覺得不舒服,而人變得煩躁且沒效率。到底是什麼在主宰我起床和上床的時間呢?好吧,答案當然是你的大腦。但會是大腦的哪些區域呢?這些區域又是如何辦到能控制我的日常行程?至今我們仍然不大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。

這些正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問題。但我們該如何一探究竟?幸好人類的基因看來在影響睡眠的特性佔有一席之地。從我們的實驗室過去十五年來的研究中,我們瞭解到這些睡眠習性和特徵,在許多案例中都是家族成員間「一脈相傳」的。這個現象顯示,應該是有某些主要的基因組成,主宰了特定家族能夠擁有異常睡眠的特性。然而,這並不代表擁有這些睡眠特性的不同家族,皆是由同一組基因所控制。我們很幸運能夠有許多人參與我們的睡眠行為研究。正是因為有這些受試者,我們才能夠鑑定出一些主司睡眠行為相關之特性的基因變異,包括睡眠時程的偏好和睡眠時數等等。

我們的研究目標是更加瞭解調控人類睡眠的關鍵與細節,期忘能找出不危及健康而又能調整睡眠行為的方法。

- Ying-Hui Fu, Ph.D
Professor in Residence at UCSF